太行深处的守望

【字体:   

张秋生
  又一列运煤列车嘶鸣着冲进站场,车灯将钢轨照成流淌的银河。调车组的吆喝声、联控台的指令声、厨房里的炒菜声在此刻奇妙共鸣,谱写成太行山脊的夜曲。值班室的电子钟跳动着安全天数,老槐树的年轮里又悄然生长出一圈新的纹路。
  春回大地,风和日丽。
  晨光初绽时,我们的车碾过太行山褶皱里的残雪。崖壁间新绿的荆条正与倒春寒较劲,零星的冰凌在背阴处闪着冷光。太原车务段宣传助理李宇盾指着远处山腰间若隐若现的铁路桥说:“过了这道梁,就是段廷站。”车轮在冻土解冻形成的弹坑路上颠簸,惊起几只啄食草籽的山雀。
  这座蜷缩在晋中腹地的小站,像枚锈迹斑驳的铜纽扣,将石太线的钢铁动脉与太行山的苍劲筋骨紧紧扣合。站长剌中山站在百年古槐下等候我们,洗得泛白的制服领口露着白色衬衣,胸前的党员徽章被晨露洗得锃亮。他身后白色站房的红瓦顶上,几丛枯草在春风里摇头晃脑,檐角的风铃早年间被山风掠走,只留下空荡荡的铁钩,兀自守着时光的秘密。
  作为石太线上现存最老的车站之一,段廷站的站史簿上写满中国铁路的沧桑。1982年,我国第一条复线电气化铁路石太线建成通车时,老站长在站台上纵情放歌;到2020年客运列车停运,百年老站终于卸下客运重任,专注守护南来北往的“钢铁驼队”。
  办公室北面是栋两层楼,整个楼房装着淡蓝色玻璃窗,显得美观大方。一楼是餐厅、厨房和食材库。二楼是5间职工宿舍。每个宿舍两张床、两个铁皮柜,被子叠成豆腐块形状。宿舍干净整洁,给人温馨的感觉。
  楼房西边是两间小平房。4平方米的防洪防寒库里,井然有序地摆放着铁锹、抬筐、洋镐、除雪钩、头灯等工具。另一间把原来7平方米的旧行车室改造成卫生间,内有洗衣机、洗漱台、淋浴间等。墙边6盆吊兰长势正好,生机盎然。
  穿过月洞门时,剌站长特意放慢脚步。门楣上“安全生产15577天”的电子屏泛着绿光,这个数字正随着我们的脚步跳动。
  “2019年8月,我刚来的时候,雨后车站道路泥泞,站台坑洼不平,生产生活设施落后。当时,我就决心从改变车站环境开始,凝聚人心,提高战斗力。”剌站长说,那时候,大家利用业余时间,清除杂草,平整地面,粉刷墙壁……如今,这里变成了“花园式”车站。
  调度室的电子屏将整座车站的线路投射在蓝光里。值班员李晓腾左手握着三部电话中的一部,右手指尖在七台显示器间比画着。突然,笛声划破寂静——韶山4型电力机车牵引着运煤列车正逼近4道。只见他神情严肃,声音平稳洪亮:“7230机车去4道,调车信号好,占用上行正线!”窗外,穿着黄马甲的连结员在钢轨间腾跃如鹿,黄绿信号旗卷起的气流惊飞了在道岔间觅食的麻雀。
  目视屋后的石墙,剌站长心有余悸地说:“2022年6月26日晚上,一场大暴雨过后,山洪暴发。汹涌的洪水像脱缰的野马,呐喊着、咆哮着,夹杂着石块、树枝等杂物滚滚而来。当时,车站被洪水侵袭,洪水齐腰深,线路被淹没。我们立刻封锁线路,与工务、电务、供电等部门密切配合,争分夺秒,抗洪抢险,及时恢复了线路畅通。后来,我们用了半个月时间,每天都干得筋疲力尽,才清理完房间、站台等场所的污泥。”
  “当年这里是客运站。”剌站长摩挲着候车室旧址的铁门,锁孔里积着厚厚的尘埃。如今,这里已不再承担旅客列车接发任务。货运轨道旁,旅客当年踩出的羊肠小道早已被狗尾草占据,唯有站台边缘几块磨得发亮的青砖,还留着布鞋千层底摩擦的印记。
  职工宿舍的被子叠得棱角分明,窗台上摆着用子弹壳做成的烟灰缸——这是退役军人王文华的杰作。卫生间里,吊兰在暖气片上织出绿帘,洗衣机转筒里还泡着件沾满油污的工装。厨师苏爱成正在食材库盘点,成箱的宁化府老陈醋旁摞着职工们从老家带来的酸菜坛子,空气里浮动着陈醋与花椒交织的复杂气息。案板上的莜面鱼鱼正等着上锅,蒸笼里的土豆拨烂子飘出一缕缕的甜香。
  菜园里的菠菜刚冒出新叶,剌站长蹲下拔起几棵杂草说:“很快,我们就要翻地施肥,栽种西红柿、黄瓜、茄子、豆角、西葫芦、冬瓜等20余种蔬菜,吃自己种的无公害蔬菜放心。”他的指甲缝里嵌着去年冬日防冻留下的沥青,手掌虎口处的茧子清晰可见。去年夏天暴雨冲毁的护坡处,新砌的片石墙上爬着几株倔强的爬山虎,民工遗忘的半包水泥已凝成雕塑,在春风里默默讲述着那个惊心动魄的夜晚。
  春寒料峭,呼吸着新鲜空气,在站前广场放眼望去,不远处是潇河,河岸残存积雪,清澈的河水汩汩流淌着。站后是蜿蜒绵亘的太行山,山上松树层层叠叠,错落有致,显得格外秀美,令人心旷神怡。
  暮色漫过潇河时,古槐的虬枝在天际勾出墨色剪影。又一列运煤列车嘶鸣着冲进站场,车灯将钢轨照成流淌的银河。调车组的吆喝声、联控台的指令声、厨房里的炒菜声在此刻奇妙共鸣,谱写成太行山脊的夜曲。值班室的电子钟跳动着安全天数,老槐树的年轮里又悄然生长出一圈新的纹路。
  夜色渐渐浓了,如同一方古砚台上磨出的墨,晕染着车站。当我们踏着月光离去时,剌站长正伏案修订《防春融乱道预案》。窗台上的龙骨盆栽将影子投在“标杆车站”奖牌上,恍若给荣誉镀了层流动的色彩。山风掠过站场,裹挟着煤屑与野花的私语,轻轻叩打着这座百年老站的窗棂。
  寒来暑往,车站的职工就像那棵百年古槐树,坚韧不拔,默默守护着石太线的安全畅通。
  远处的太行群峰隐入夜色,而段廷站的信号灯依然亮着,像永不闭合的守望之眼。
附件:
回到顶部